通过优秀论文培育工程、研究生导师培训、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构建以质量监控和导师培训为特色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余篇。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实现有效扩充,硕士生、博士生招收人数稳步增长,2015年硕士生、博士生分别招收901人、85人。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标★为自主设置学科)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
理学(07) |
大气科学(0706) |
070601 |
气象学 |
070602 |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
0706Z1 |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
||
0706Z2 |
★应用气象学 |
||
0706Z3 |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
||
0706Z4 |
★雷电科学与技术 |
||
0706Z5 |
★3S集成与气象应用 |
||
0706Z6 |
★空间天气学 |
||
0706Z7 |
★海洋气象学 |
||
0706Z8 |
★气象信息技术 |
||
0706Z9 |
★环境气象 |
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标★为自主设置学科)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
理学(07) |
大气科学(0706) |
070601 |
气象学 |
070602 |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
0706Z1 |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
||
0706Z2 |
★应用气象学 |
||
0706Z3 |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
||
0706Z4 |
★雷电科学与技术 |
||
0706Z5 |
★3S集成与气象应用 |
||
0706Z6 |
★空间天气学 |
||
0706Z7 |
★海洋气象学 |
||
0706Z9 |
★环境气象 |
||
生态学(0713) |
071300 |
生态学 |
|
地理学(0705) |
070500 |
地理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0776) |
07760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数学(0701) |
070100 |
数学 |
|
系统科学(0711) |
071100 |
系统科学 |
|
科学技术史(0712) |
071200 |
科学技术史 |
|
工学(08) |
光学工程(0803) |
080300 |
光学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
08100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
0812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软件工程(0835) |
083500 |
软件工程 |
|
管理学(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
12010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1202) |
120200 |
工商管理 |
|
法学(03) |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
030500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专业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学科门类 |
工程领域代码与名称 |
|
0852工程硕士 |
085229 |
环境工程 |
085208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
085210 |
控制工程 |
|
1253会计 |
125300 |
会计硕士 |
1252公共管理 |
125200 |
公共管理硕士 |
0551翻译 |
055100 |
翻译硕士 |
1351艺术 |
135100 |
艺术硕士 |
江苏省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览表
年份 |
论文类别 |
作者 |
导师姓名 |
论文题目 |
2001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郭品文 |
朱乾根 |
亚洲热带季风爆发的特征、机制及南海海气耦合低频振荡 |
2001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朱伟军 |
孙照渤 |
北半球风暴轴的时空演变及其可能的机制 |
2003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郑有飞 |
何金海 |
臭氧和地表紫外线辐射量度化及其对我国主要农作物影响研究 |
2003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王体健 |
孙照渤 |
我国臭氧量度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
2004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陈海山 |
孙照渤 |
陆面模式CLSM的设计及其与全球气候模式NCAR CCM3的耦合试验 |
2005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许小峰 |
孙照渤 |
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与机理研究 |
2005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袁招洪 |
顾松山 |
GPS资料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 |
2007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许建明 |
何金海 |
城市大气环境数值技术的集成、改进和应用研究 |
2008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王黎娟 |
管兆勇 |
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热力强迫的关系 |
2008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郭建茂 |
陆维松 |
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 |
2009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祁莉 |
管兆勇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与副高不连续南北进退 |
2010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卢楚翰 |
管兆勇 |
南北半球际大气涛动及其与中国气候异常的联系 |
2011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李琰 |
朱伟军 |
IOD和ENSO事件的关系及其对菲律宾附近低层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 |
2011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司东 |
丁一汇 |
中国降水的年代和年际尺度变化及其模拟检验的研究 |
2011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官元红 |
陆维松 周广庆 |
短期气候预测的初始化方法及集合回报试验研究 |
2012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刘端阳 |
牛生杰 |
南京冬季雾宏微观物理结构的观测研究 |
2012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李南 |
魏鸣 |
多普勒雷达资料的退速度模糊、风场反演和临近预报的研究 |
2013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陆春松 |
牛生杰 刘延刚 |
雾和低云主要宏微观物理过程的研究 |
2013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赵海坤 |
周伟灿 吴立广 |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 |
2014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王祥 |
邹晓蕾 |
利用数值预报场和GPS掩星资料对风云三号微波温度探测仪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和在轨校准 |
2014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刘伯奇 |
何金海 |
南亚高压的生成和形态变异对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
2015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金大超 |
管兆勇 |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区域性特征及重大异常事件形成机理 |
2015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华文剑 |
陈海山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
江苏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览表
年份 |
论文类别 |
作者 |
导师姓名 |
论文题目 |
2002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李巧萍 |
王盘兴 |
全球大气气候及其位势高度场的基本统计性质分析 |
200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许小永 |
王振会 |
非球形雨滴和冰雹微波散射特征研究 |
200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陈绿文 |
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量场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研究 |
|
2004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谢付莹 |
何金海 |
华北夏季旱涝发生的规律及其与北极海冰的相关分析 |
2005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占瑞芬 |
何金海 |
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副高南北进退的影响 |
2005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王东 |
肖冬荣 |
化玻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2006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陈允杰 |
叶小岭 |
活动轮廓模型在核磁共振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2006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万仕全 |
王盘兴 |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
2006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肖 薇 |
郑有飞 |
农田冠层能量平衡和小气候要素的特征与模拟 |
2006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陈逸菲 |
张颖超 |
基于模糊理论的关系数据库查询技术研究 |
2007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许敏 |
周伟灿 |
非线性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周期解研究 |
2007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吴志伟 |
何金海 |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现象的研究 |
2007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岳平 |
牛生杰 |
沙尘暴过程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观测分析及热力结构研究 |
2007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周媛 |
张颖超 |
江苏省沿江开发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以南京市为实证研究 |
2008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蒋飞达 |
李刚 |
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正平衡解的存在性 |
2008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竺夏英 |
何金海 |
区域平均入梅异常和梅雨经向非均匀分布特征研究 |
2008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周秉荣 |
申双和 |
基于EOS/MODIS的青海省春季干旱监测模型研究 |
2009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王跃男 |
何金海 |
夏季青藏高原热力过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低频振荡的影响 |
2009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刘建军 |
郑友飞 |
近沙尘源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季节变化及其统计学描述 |
2009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严文莲 |
杨军 |
南京冬季典型雾生消物理过程及爆发性增强特征 |
2009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章秋英 |
牛生杰 |
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及起沙通量的初步研究 |
2009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黄敏松 |
行鸿彦 |
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的算法研究 |
2010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陈璇 |
王黎娟 |
我国南方持续性强降水期西太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特点、成因及其数值模拟 |
2010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刘伯奇 |
何金海 |
4-5月南亚高压季节突变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
2010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石春红 |
郑有飞 |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
2010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张蓬勃 |
管兆勇 |
SVD分析揭示的澳大利亚高压年际变化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2010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贾星灿 |
牛生杰 |
夏季不同地区降水云系雨滴谱特征的观测研究 |
2011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金大超 |
管兆勇 |
近50年华东地区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型及极端事件成因研究 |
2011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王易 |
沈新勇 |
2008年6月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云分辨数值模拟分析 |
2011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王子谦 |
朱伟军 |
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GRAPES_OMLM的建立及其在台风模拟中的应用 |
2011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徐康 |
何金海 |
近50年亚太海陆温度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
2011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梁卓然 |
江志红 |
拉格朗日气流轨迹模式在气候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
2011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丁雪洁 |
郭业才 |
基于分集技术的正交小波盲均衡算法 |
2012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孙亚男 |
李 刚 |
非线性Petrovsky型方程(组)解的整体存在、衰减与爆破 |
2012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韩 洁 |
管兆勇 |
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域性极端降水的环流特征及线性趋势分析 |
2012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罗小莉 |
王盘兴 |
中国气候资料站网均匀化订正及应用研究 |
2012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尹继福 |
郑有飞 |
夏季室外热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评估技术研究 |
2012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苏继锋 |
朱 彬 |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
2012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郭 伟 |
胡正华 |
克隆整合对植物适应性的影响——以空心莲子草为例 |
201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王超 |
吴立广 |
全球变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 |
201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候俊 |
管兆勇 |
近十年来华东地区梅雨期峰生的气候特征及环流结构 |
201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秦彦硕 |
银燕 |
黄山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及其对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研究 |
201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胡森 |
杨春霞 |
金融复杂性:表征与市场机理模拟研究 |
201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陈小青 |
吴洪生 |
磷石膏改良滨海盐土效果及机理 |
2014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任晨平 |
王黎娟,崔晓鹏 |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及其云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 |
2014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王红磊 |
朱 彬 |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理化特征观测研究 |
2014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孙霞 |
银 燕 |
华北平原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和云微观结构观测分析 |
2014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马婷婷 |
江志红 |
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对变暖背景的响应:观测事实与模拟分析 |
2014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郭 军 |
郭业才 |
基于低阶统计量的多模频域盲均衡算法 |
2015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江琪 |
银燕 |
亚微米细颗粒物组分特性、来源及演变规律:北京和香河观测与分析 |
2015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刘婷 |
周杰 |
压缩感知理论及其在MIMO信道和天线阵列估计中的性能研究 |
* 2013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抽检论文优秀率在全省22家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中位居第一,硕士研究生抽检论文优秀率位列全省29所硕士培养高校第二,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均合格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
* 2014年和2015年,我校研究生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