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肩负使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气象事业迅速发展。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气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几年以来,我国气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气象台、站已经从解放初期的72个发展到一九五八年的2755个;绝大部分省和专区建立了气象台,各县建立了气象(候)站,各级气象管理机构也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气象系统急需大量既有较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只有创办一所培养高级气象专业人才的高校,才能满足这种迫切的社会需求。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力不彰,但尽快办学、尽快培养高级气象专业人才,成为许多科学家和中央气象局领导的共同愿望。


undefined

* 1954年8月25日,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的竺可桢先生在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发言中,最先向教育部门呼吁建立水文气象学院,“以更加适应业务上的需要,解决综合性大学和技术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缺点和矛盾”


undefined

* 1956年7月,新中国首任气象局长涂长望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高级技术干部极端缺乏……希望高教部门扩大气象系的招生名额或成立气象学院”


undefined

* 1959年9月3日,涂长望局长在病中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讨论、研究依托南京大学气象系筹办水文气象学院问题,并做出建院决定。1959年10月10日,中央气象局党组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了气象学院建院问题,并确定筹建委员会主任人选


undefined

* 1959年,南京大学副校长高济宇就建设南京大学气象学院问题专门致函教育部副部长刘恺风


undefined

* 1959年12月8日,中央气象局向国务院提交建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报告。报告陈述了全国气象系统在职技术干部中大专毕业生数量、目前和未来气象事业发展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现有高校气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为筹建气象高等学校与教育部、江苏省委、南京大学等单位的商讨、沟通过程


undefined

* 中央气象局在申请报告的附件中提交了筹建气象学院的初步方案,详细说明了学院规模、专业设置、年制、建院步骤、领导关系、基本建设以及师资配备等计划。总规模2000人,分设天气动力、大气物理、气候、农业气象等4个专业,各专业均为5年制,“以南京大学气象系为基础,先行建设南京大学气象学院,逐步过渡为独立气象学院”


undefined

* 1960年1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复中央气象局“同意以南京大学气象系为基础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将来学院独立后,南京大学仍保留一个气象系”。1960年1月14日,中央气象局转发教育部同意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文件。至此,中央气象局直属、江苏省代管的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正式进入筹建阶段


undefined

* 1960年1月14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筹建委员会的通知


undefined

* 1960年1月18日,中央气象局给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筹建机构的指示


undefined

* 1960年1月31日,正式启用由江苏省高教厅颁发的“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筹建委员会”印信,学院筹建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为便于开展工作,筹委会下设三个组:行政组、基建组、教育组


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筹建委员会(1960114日成立)

主任

江滨(中央气象局副局长)

副主任

谢斌(中央气象局干部处处长)、王大林(南京大学副校长)

委员

文晓珍(中央气象局计划财务处处长)

王韦平(江苏省高等教育厅副厅长)

徐方恒(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

关耀庭(江苏省气象局局长)

王勇(南京市城建局局长)


undefined

* 1960年7月,南京市浦口区区长武士魁调任学院副院长

undefined

* 19615月,中央气象局派局党组成员、观象台台长罗漠任副院长,主持学院工作

undefined

* 1963514日,教育部和中央气象局联合发文,同意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改名为南京气象学院

undefined

* 196465日,国务院发布任命书第80678068号,任命罗漠、武士魁为南京气象学院副院长

undefined

* 周恩来总理签署的第8067号任命书

undefined

* 周恩来总理签署的第8068号任命书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