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科研工作

学校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学科研双中心”,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在长期天气预报、季风、热带环流、山地气候、冰雹、雷达气象和短时预报、农业气候区划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对发展气象科学、促进气象工作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08

* 1996年1月,我校孙照渤、侯定臣、陆维松等同志参加全国气象科技大会,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前排右六)的亲切接见


  • 科研条件

    从1981年开始,学校利用两期世界银行贷款从国外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42台(套)、图书1945册,其中包括日本富士通公司的M-360R电子计算机、美国EEC公司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加拿大的人工气候箱以及小气候、云雾物理实验设备、电化教育和语言练习系统、微缩胶卷阅读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和图书在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师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依托世界银行贷款,学校赴美国进行气象教育考察。主要考察了纽约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怀俄明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海军研究院气象人员培训部、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等,有力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 M-360R大型计算机

    * 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雷达卫星资料接收系统

    * 人工气候箱


  • 科学研究

    为了建设“教学科研双中心”,广大教师针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 1984年3月,冯秀藻教授(左二)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农业气象部分审稿会(右一:陶毓汾、右二:陶炳炎)

    * 1984年冬,翁笃鸣教授(中)带领学生在大别山进行气候考察

    * 1984年我校教师杨经负研制开发的数字气压表

    * 王鹏飞教授(右)与北大谢义炳院士(左)研究气象史

    * 1993年,陈学溶教授(中)在第八次中国气象史志学术研讨会上作报告

    * 1984年,学校科技人员开展扬子乙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 学校举办1991年夏季江淮地区特大洪涝天气、气候展览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于1978年9月份创办,1981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 学术交流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积极加强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气象专家来校讲学,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取得了良好效果。

    * 1980年10月,我校教师参加亚洲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学术会议,这是我国恢复在世界气象组织席位后在国内举办的第一次气象类国际学术会议

    * 20世纪80年代初,王鹏飞教授(前排右四)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大气科学编委评审辞条会议

    * 校庆30周年,南京大学么枕生教授(后排中)来校做学术报告

    * 1986年11月,我校兼职教授、中科院副院长叶笃正(前排中)来校讲学

    * 1986年6月,全国首届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期间校友回母校交流

    * 1987年11月,谢义炳(左七)、陶诗言(左六)、高有禧(左四)、周秀骥(右六)、吕达仁(右五)等知名气象专家来校指导

    * 丑纪范院士(中)来校指导(右:北京大学王绍武、左:孙照渤)

    * 1994年,第六次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会议在学校召开

    * 1999年10月,中科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陈翰馥教授(右三)来校讲学(右一:肖冬荣、右二:孙照渤、左一:傅德胜、左二:杜秉玉、左三:屠其璞)


  • 科研成果

    学校1978~1999年间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0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70多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奖70多项。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我校13项获奖科研项目

    成果名称

    完成者

    低空急流与暴雨

    朱乾根

    北半球大气环流长期演变规律的研究及其在长期降水预告中的应用

    章基嘉、彭永清、孙照渤、兰国明

    夏半年青藏高原500mb层低涡切变线活动规律的研究

    吕君宁

    “75.8”河南特大暴雨成因分析和华北内陆台风预报

    陈学溶、徐文金、田永祥

    青藏高压活动规律及其与我国旱涝关系的研究

    何金海

    百叶箱型通风干湿表

    章澄昌、王保信、徐金辉

    青藏高原气候学研究成果

    翁笃鸣、屠其璞、陈万隆、庞家棠

    水稻寒露风危害规律、长期预报和防御措施的研究

    欧阳海、姚克敏

    珠峰地区大气环境本底初步探讨

    气象系

    气象自动填图机

    陈杰伦、刘桂馥

    江淮梅雨期暴雨的研究

    朱乾根、徐文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

    翁笃鸣

    灌溉措施防御小麦干热风的研究

    华筠

    1978-1999年我校获得国家科技奖项目

    获奖时间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完成者

    1985

    华南前汛期暴雨成因及预报研究

    科技进步三等奖

    朱乾根

    1985

    台风路径预报的诊断研究

    科技进步三等奖

    阮均石、唐东升

    1985

    长江流域暴雨及其预报研究

    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学溶

    1987

    我国粮食(总产.水稻和小麦)产量气象预测预报研究

    科技进步三等奖

    冯定源

    1988

    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科技进步奖一等

    欧阳海

    1990

    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

    自然科学三等奖

    章基嘉

    1991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

    科技进步二等奖

    沈雪芳、翁笃鸣、陈万隆、缪启龙、颜景义、魏文遂

    1991

    籼型杂交水稻栽培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科技进步三等奖

    陶炳炎、姚克敏

    1995

    东亚季风研究

    自然科学二等奖

    何金海、朱乾根

    1995

    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和资料库建立

    科技进步三等奖

    孙照渤

    1998

    中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科技进步一等奖

    董保群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