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教学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材和实验室建设,使教学秩序很快恢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 恢复招生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标志着我国高校招生、教学活动开始走向正规。1978年77级266名、78级361名共627名本科生入学,1978年8月7名研究生入学。

    * 谭丁教授进行课堂教学

    * 1983年4月气象系学生认真听讲

    * 1983年4月图书馆阅览室

    * 1982年1月,1977级学生毕业


  • 教学管理

    学校通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 1990年4月,电化教研室正在进行教学录像

    * 1992年,教学工作会议

    * 1992-1996年期间的教学大纲等教学管理文件

    * 外语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

    * 社会科学系教师集体备课(自左向右:崔光华、张永坤、毕秀华、程建军、杨玉平、王锡伟、范天森、伍荣华、杨燕、顾铁泉)

    * 唐善贵老师(中)课后认真辅导答疑

    * 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实习


  • 教材建设

    学校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编写和出版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教材和基础教材,如《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卫星气象学》等,融理论性、实践性、服务性、可操作性于一体。

    * 教师出版的部分教材

    * 《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是我校最著名的品牌精品教材,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大批来自科研和业务部门、高校的著名专家和年轻学者,积极开展天气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编写了供校内使用的油印、铅印教材。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教授对其反复修订,把天气学的概念、动力学的理论、台站日常天气预报的技术和经验融合在一起,于1981年出版了《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一书。这本天气学教材后来成为高等院校气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通用教材,也是气象、海洋、水文、航空等部门教学、科研和业务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在国内外气象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04

    * 朱乾根教授等所著的《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修订本)获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11月,朱乾根教授参加颁奖大会,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 实践教学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从1984年起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多次修改,压缩必修课学时,加强基础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选修课,拓展专业面,努力适应社会需求。

    * 绘制天气图

    * 天气预报实习

    * 大气探测教学

    * 气象观测

    * 储长树老师(左二)指导学生农业气象实习

    * 电子实习

    * 外语师资班师生进行导游实习

    * 1998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师生合影(后排右三:潘闻天、右四:李刚、左三:吴城鸥、左四:张建伟;前排左二:吕红)

    * 学校师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


  • 民族教育

    学校大力开展民族教育,70年代末在江苏招收过定向为西藏培养的气象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都去了西藏,为西藏气象业务部门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82年起开办气象专业民族班,为西藏、青海等地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气象人才。学校为民族班配备专职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心、照顾民族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多种困难圆满完成学业。民族班毕业生大都成为西藏、青海地区气象部门的业务和管理骨干。

    * 民族班学生进行气象观测

    * 教师辅导民族班学生上机操作

    * 1987年10月,西藏气象局领导来校慰问民族班学生

    * 1988年10月,青海省气象局局长徐建伟来校慰问民族班学生

    * 1986年7月,首届西藏民族班毕业

    * 西藏、青海、内蒙古气象局给学校送来锦旗,感谢学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人才支持


  • 成人教育

    为适应全国气象系统人才培训的需要,学校大力开展在职培训与成人教育。1978年6月成立函授短训部,1990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1999年成立继续教育学院。

    * 1986年6月10日,中国气象局审计学习班结业

    * 1986年11月26日,中国气象局纪检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

    * 1987年9月,全国气象系统第一期现代化管理研讨班结业(前排右五:邢杏英、右六:周熙文、右七:冯定原、左六:陶炳炎)

    * 1988年,“超短时预报”讲习班结业(中排右六:戴铁丕、右七:汤达章、右八:张培昌、右九:杜秉玉)

    * 1989年3月,全国气象系统“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讲习班结业(前排中:汤达章、右八:周文贤、左四:黄文娟)

    * 1999年南京气象学院函授站站长会议


  • 教学成果

    1988~2000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年份

    教材、课程名称

    获奖名称

    等级

    获奖人

    授予单位

    1988

    《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优秀

    翁笃鸣、陈万隆、沈觉成、高家表

    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1

    《数值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建设

    优秀教学质量奖

    二等

    尹树新、梁汉明、于永光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1992

    《雷达气象学》教材

    第一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奖

    二等

    张培昌、戴铁丕、杜秉玉、汤达章

    国家气象局

    1993

    《天气学》课程建设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优秀课程奖

    二类

    朱乾根、寿绍文、唐东昇、阮均石、周军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1993

    《雷达气象学》课程建设

    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

    张培昌、戴铁丕、杜秉玉、汤达章、魏鸣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1996

    《卫星气象学》课程建设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课程

    二类

    陈渭民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1996

    《农业气象学原理》教材

    第二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奖

    一等

    冯秀藻、陶炳炎

    中国气象局

    1996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教材(修订版)

    第二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奖

    一等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  、唐东昇

    中国气象局

    1996

    《气候统计原理与方法》教材

    第二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奖

    二等

    马开玉、丁裕国、屠其璞、么宏生

    中国气象局

    1996

    《气象职业道德教程》教材

    第二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奖

    提名奖

    尹书魁、靳道第、霍贵桓、张芝和、郑尚卿、扬茂其、张维、张世英 吴昌炉、林志燕

    中国气象局

    1996

    《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教材

    第二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奖

    提名奖

    蒋维楣、曹文俊、蒋瑞宾

    中国气象局

    1997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教材)

    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一等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昇

    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7

    《数值天气预报》课程建设

    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

    三等

    田永祥、陆维松、沈桐立、梁佳兴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199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建设

    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

    三等

    范天森、华兴夏、肖大荣、赵海燕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1997

    《关于面向21世纪气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江苏省教学管理优秀论文奖

    二等

    阮均石

    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委员会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