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名师云集

从1960年4月起,中央气象局干部处从局机关及所属观象台、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央气象台、气候资料研究室、农业气象研究室以及北京气象学校等单位抽调领导干部、党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50余人来院工作。他们中有国内知名的气象学家朱和周、冯秀藻、王鹏飞、顾均禧,还有欧阳海、田明远、谭丁、章基嘉、夏平等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

 

* 朱和周教授

(1911年8月-1968年3月),湖北沙市人,著名气象学家、教育家。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理气象系,1948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院留学,1950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历任中央军委气象局技正、天气处副处长、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和周教授长期从事天气动力学研究和天气分析预报研究,为建国初期气象台站的业务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60年8月起,朱和周教授主持筹建我校气象系,任系主任,在气象系的教学计划和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使该系的教学工作很快走上正轨

 

* 冯秀藻教授

(1916年3月-1993年11月),湖南长沙人,著名农业气象学家、教育家。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气象组。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气象局技正,中央气象台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军委气象局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起,主持筹建我校农业气象系,任主任。冯秀藻教师曾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农业气象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冯秀藻教授长期从事农业气象教学与研究工作,1986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荣誉证书

* 王鹏飞教授

(1920年12月-2011年3月),浙江宁波人,著名大气物理学家、教育家、气象史志研究学家。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气象系。1950年至1960年,在中央军委气象局及中央气象局任气象干部训练班及气象干校教务主任、教员、编辑室副主任,宣传出版处副处长。1960年由中央气象局派往南京,参与建设南京气象学院,任天气动力学系副主任、大气物理系主任。王鹏飞教授在大气物理的教学与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气象科技史研究、气象词典编撰以及气象科普工作等方面成果卓著,为我国气象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以及气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王鹏飞教授开创和拓展的中国气象史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填补了中国气象史研究空白

 

* 顾钧禧教授

(1915年11月-2003年7月),浙江绍兴人,著名气象学家。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历任中央军委气象局技正、中央气象局编译室主任、天气处处级工程师、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气研究室研究员。1960年来校工作,历任基础课部主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图书馆主任、《气象科学》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综论(一)副主编和特约编辑、《气象学词典?气象学综论》主编、《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主编、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学译报》编委会委员、北京市气象学会理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及所属外国自然科学译名协调委员会委员,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84年,获中国气象学会授予的从事气象工作50年荣誉证书

 

* 欧阳海教授

1921年8月生,湖南隆回人,农业气象学家。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曾任浙江大学助教、中央气象局技佐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央气象局资料室技术组长、农业气象研究室服务科工程师等职。1960年来校工作,参与筹建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学系。参与完成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区划研究”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出版《农业气候学》教材于1996年获气象系统教材一等奖。1990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在过去50年中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荣誉证书。2004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气象科技贡献奖”

 

* 田明远教授

(1924年7月-2000年9月),重庆市人,1941年至1945年,先后在国立同济大学、中央大学机电系学习,后在美国进修。解放后,一直从事气象业务、科研和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的奠基者之一。20世纪50、60年代,对我国自行研制58型/59型探空仪及其建站布局作出了杰出贡献,填补了我国高空气象探测技术的空白。1960年8月,调入南京气象学院,从事高空气象探测的教学和研究,编译国外文献资料,编写大气遥感基础教材。1979年1月,田明远教授调入成都气象学院

 

* 谭丁教授

1923年5月生于香港,广东中山市人,1947年毕业于美国气象官员学校天气预报专业,1950年12月前在香港皇家观象台任技术员,1951年回国后在中央气象局天气处教育科工作。1961年3月,调来学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历任外语教研组教员、组长、基础课部主任,为教师脱产英语班、英语师资班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评为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

 

* 章基嘉教授

(1930年1月-1995年10月),安徽绩溪人,著名气象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初改攻气象科学,获得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在南京气象学院工作23年,历任教研组组长、气象系主任、副院长。后任国家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学会第22届理事会理事长,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CAS/WMO)的中国首席代表兼咨文工作组成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会(IUGG)中国分会委员兼气象和大气物理协会中国分会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章基嘉教授首次研究了1891年以来北半球大气环流的长期演变规律及中国温度、降水异常的关系,开拓了我国长期气候预报和短期气候振动的研究领域;首次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亚洲自然区域内自然天气季节(NSS)的客观划分及各自然天气季节内候平均环流的客观分型问题,提出了一种长期天气预报的客观方法。编著《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

* 夏平教授

1929年1月生,北京市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分配至中央军委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任预报员。1960年9月,调入南京气象学院,参加建院工作,任气象教研组副组长,教授天气学,为创建气象系、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学风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撰写了《十年来我国的锋面分析研究》、《动机水平稳定层及岭槽生》等论文,被誉为天气预报“锋面”专家

 

* 1960年“五四青年节”,学校筹建人员在玄武湖活动

 

* 1960年大气物理系教师合影(前排左一:章澄昌;后排左三:王宝瑞、中:王鹏飞、右三:蒋修武、右四:田明远)

 

* 建校初期天气教研组部分教师合影(前排左一:崔玉琴、左二:蒋自巽、左三:林锦瑞、右一:廖翔云;后排左一:徐文金、左二:沈桐立、左三:夏平、右二:朱乾根)

 

* 1962年气候教研组教师合影(前排左:桂新蓉、中:张惠民、右:夏芝萍;第二排右一:柳又春、右二:庞家棠、左二:刘自耕;后排右二:傅逸贤

 

* 建校初期数学教研组教师合影(前排左一:张振兴、左二:潘闻天、中:唐善贵、右一赵育良;第二排左三:汤郁芳、右一:王文霞、后排左二:李文光、左三:刘桂馥)

 

* 建校初期部分教师合影(前排左一武美华、左三:王宝瑞、左四:乔唤兴、右二:严绍瑾、右三:刘凯;后排左一:蒋修武、右四:方有根)

 

* 1965年物理教研室部分教师合影(前排左一:陈素芳、左二:武美华、左三:田明远、右二:顾钧禧、右三:蒋修武;后排左一:刘凯、左二:乔唤兴、右一:张培昌、中:王德勤)

* 建校初期图书馆工作人员合影(第一排右二:李华、右三:宋保海、第二排左一:祝韵书、左二:杨永华、左三:李理、左四、顾钧禧;第二排右二:宋正武;第三排左一:李秀芳、左三:赵炳琪、左四:刘以真、右一:吴桂云、右二:谭永煊:第四排:左二:杨顺华、左三朱穆生:左四:张庆珍)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