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科学研究

学校科研工作以“四高一专”为着力点,通过深化改革与机制创新,在科研平台、创新团队、项目经费、科研产出、期刊工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连续获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2006年12月,学校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推动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号角


  •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气候与环境变化教育部首批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等20多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及十余家校企研究院。

    * 2012年8月29日,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和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为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揭牌。该中心由我校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八家单位共建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左)听取我校工作汇报

    *2014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左)听取学校“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汇报

    理工类省部级科研机构一览表

    序号

    机构名称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

    批文

    依托学院

    1

    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

    江苏省发改委

    2006.10

    江苏省发改委 意见通知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2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

    2007.06

    气发

    〔2007〕205号

    大气物理学院

    3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更名为: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科技司

    2008.10

    教技函      〔2008〕153号

    大气科学学院

    4

    江苏省气象传感网技术工程中心

    江苏省发改委

    2009.11

    苏发改高技函

    〔2009〕244号

    苏教科          〔2009〕21号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5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科技厅

    2010.09

    苏财教       〔2010〕178号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

    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2010.11

    苏教科      〔2010〕15号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7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2010.11

    苏教科       〔2010〕15号

    应用气象学院

    8

    教育部“气象云平台及应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12.07

    教技发中心函    〔2012〕120号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9

    江苏省海洋动力遥感与声学实验室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2012.11  2014.02

    共建协议          苏海科        〔2014〕5号

    海洋科学学院

    10

    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

    江苏省科技厅

    2013.10

    苏科条函      〔2013〕406号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科技厅

    2013.10

    苏科计        〔2013〕289号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厅

    2014.06

    苏教科        〔2014〕10号

    信息与控制学院

    13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

    2014.06

    教技函       〔2014〕32号

    大气科学学院

    14

    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科技厅

    2014.11

    苏科计发             〔2014〕259号

    海洋科学学院

    15

    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科技厅

    2014.11

    苏科计发             〔2014〕259号

    信息与控制学院

    * 2008年10月,我校“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获批为“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12年6月,“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2013年3月正式运行,根据教育部通知名称定为“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013年4月,我校“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立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

    * 2014年3月,我校“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 协同创新中心后又一个立项建设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2014年4月,首个由国内高校牵头独立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Nuist Model1.0版在我校发布。它耦合了世界上先进的大气、海洋、海冰和陆面模式,可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 2014年6月,“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首批获准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

    人文社科类省级以上科研基地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基地级别

    批准单位

    批准时间

    备注

    1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09

    首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0

    第二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

    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省部级

    江苏省社科联

    2011

    首批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4

    欧美再工业化战略研究中心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3

    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5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省部级

    省委宣传部

    2015

    首批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6

    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

    省部级

    江苏省教育厅

    2016

    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

    7

    中国科协科技人力资源研究基地

    省部级

    中国科协

    2007


    8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分中心

    省部级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2008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该中心成立的第一个分中心

    9

    江苏省重点物流研究基地

    省部级

    江苏省经信委

    2011


    10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科学研究中心

    省部级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13


    11

    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省部级

    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

    2013


    * 2009年12月,学校第一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追踪中国制造业,连续出版11辑,不仅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留存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更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档案库”

    揭牌.jpg

    * 2015年10月,我校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揭牌,入选全省首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成为全省6所予以立项建设并给予经费资助的高校之一

    * 2016年7月,我校“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获批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这是我校获批的首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 创新团队

    学校注重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作用,目前有省部级创新团队16个。

    省部级创新团队一览表

    序号

    团队名称

    批准部门

    批准

    时间

    批文

    依托学院

    带头人

    1

    大气成分变化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省教育厅

    2007.08

    苏教科     [2007]5号

    大气物理学院

    银燕

    2

    云雾降水与气溶胶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

    江苏省教育厅

    2008.12

    苏教师          [2008]30号

    大气物理学院

    牛生杰


    3

    台风与中尺度气象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省教育厅

    2009.08

    苏教科     [2009]10号

    大气科学学院

    吴立广

    4

    气候模拟与预测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

    江苏省教育厅

    2010.12

    苏教师          [2010]27号

    大气科学学院

    管兆勇

    5

    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省教育厅

    2011.07

    苏教科     [2011]11号

    应用气象学院

    申双和

    6

    江苏双创团队

    江苏省委组织部

    2011.12

    苏组通     [2011]118号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旭辉

    7

    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创新团队

    教育部

    2011.12

    教技函

    [2011]88

    应用气象学院

    李旭辉

    8

    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

    江苏省教育厅

    2012.12

    苏教师          [2012]39号

    大气科学学院

    徐海明

    9

    江苏双创团队

    江苏省委组织部

    2013.11

    苏组通[2013]61号

    海洋科学学院

    何宜军

    10

    资料同化与中尺度气象

    江苏省教育厅

    2013.12

    苏教科         [2013]10

    大气科学学院

    闵锦忠

    11

    江苏双创团队

    江苏省委组织部

    2014.09

    苏人才办[2014]27号

    大气科学学院

    李天明

    12

    江苏双创团队

    江苏省委组织部

    2014.09

    苏人才办[2014]27号

    信息与控制学院

    刘青山

    13

    微网智能控制

    江苏省教育厅

    2015.06

    苏教科[2015]4号

    信息控制学院

    李涛

    14

    江苏双创团队

    江苏省委组织部

    2015.10

    苏人才办[2015]26号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葛俊祥

    15

    江苏双创团队

    江苏省委组织部

    2015.10

    苏人才办[2015]26号

    海洋科学学院

    梁湘三

    16

    计算智能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

    江苏省教育厅    

    2016.05

    苏教师

    ﹝2016﹞15号

    信息与控制学院

    杨春霞

    * 2011年12月,李旭辉教授领衔的“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创新团队被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15年考核为优秀,并获教育部2015年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


  • 项目经费

    学校科研项目、经费稳步增长。2015年,理工类、人文类科研项目立项数分别为506、16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为131项,理工类、人文社科类科研到账经费分别为2.329亿元与717.55万元。

    理工类部分重大科研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别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973计划(项目)

    2010CB951600

    全球气候变化数据的评估、同化、融合与应用

    邹晓蕾

    973计划(项目)

    2015CB453200

    热带季节内振荡的触发机制及多尺度相互作用

    李天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A0602003

    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预测

    王会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331010

    东亚夏季风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诊断与模拟研究

    孙照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333028

    涡旋自组织动力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罗哲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537034

    层状云降雨物理过程及其人工催化物理效应的观测研究

    牛生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633018

    青藏高原热源结构和振荡特征及其传播和影响机制

    何金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030962

    我国南方地形云和气溶胶相互作用的观测和理论研究

    银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230422

    欧亚大陆表层热力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的物理机制研究

    陈海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230528

    降尺度与多模式结合的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概率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研究

    江志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330425

    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变动及其对亚澳季风环流和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机理研究

    管兆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430427

    风暴尺度集合预报扰动方法研究

    闵锦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61232016

    云计算环境中数据安全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孙星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630423

    影响ENSO强度和不对称演变的机理研究

    李天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

    91337218

    青藏高原区域多源资料同化及再分析资料集的构建

    邹晓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

    91437216

    青藏高原多尺度热力异常对我国灾害性天气与旱涝的影响机制

    吴志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U1509217

    面向化工大数据的双极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

    罗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U1536206

    基于文本大数据的无载体信息隐藏研究

    孙星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1590873

    华北地区大气冰核观测和参数化及其对云降水的影响

    银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41620104003

    新概念雷达海洋动力参数遥感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何宜军

    973计划(课题)

    2009CB421503

    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异常变化的机理研究

    吴立广

    973项目-预研课题

    2009CB426313

    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灰霾形成机理及其气候效应

    朱彬

    973计划(课题)

    2010CB428505

    沿海城市带驱动的表层系统与东亚季风系统相互作用

    江志红

    973计划(课题)

    2012CB955204

    东亚季风气候年际-年代际变率的多模式集成分析及海气反馈研究

    智协飞

    973计划(课题)

    2012CB417403

    暖池变异对ENSO及东亚季风的影响机制

    何金海

    973计划(课题)

    2013CB430202

    气候变暖背景下亚洲季风与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关系

    李栋梁

    973计划(课题)

    2013CB430102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多源资料融合和同化理论

    闵锦忠

    973计划(课题)

    2014CB441403

    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云微物理过程及其对电过程的影响

    银燕

    973计划(课题)

    2015CB452803

    登陆台风精细化结构演变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吴立广

    973计划(课题)

    2015CB953904

    北极放大的全球效应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机理

    王召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706026

    长江三角洲雾害监测预警及灾情评估研究

    牛生杰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806009

    全球变暖背景下台风季节动力预测和变化趋势预估技术研究

    沈新勇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806014

    基于遥感的雷暴云大气电场强度分布预测研究

    王振会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806017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

    李廉水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806029

    GRAPES-EnSRF四维同化业务预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闵锦忠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906008

    风云3号卫星资料同化技术改进和业务实施

    李刚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906031

    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产品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申双和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906016

    东亚气候的多尺度特征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

    余锦华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0906051

    微机电云水测量方法研究

    刘清惓

    公益性行业(水利)科研专项

    20101047

    水文气象分区线性矩法在防洪规划中的应用

    林炳章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006020

    多尺度扰动相互作用对月-季节内尺度气候可预报性的应用研究

    徐海明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006038

    黄河流域短期气候、水文集成预测方法研究

    李栋梁

    公益性行业(水利)科研专项

    201101033

    气候变化对可能最大降水估算影响及防洪对策

    林炳章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106019

    气象灾害风险保险指标体系应用

    曹杰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206017

    欧亚陆面热力异常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研究

    陈海山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206033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加密气象观测关键技术研究

    孙星明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206038

    毫米波云雷达关键技术研究

    葛俊祥

    公益性行业(水利)科研专项

    201301030

    土石坝安全多源监测集约化与可视化系统研究

    孙星明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306078

    基于星载雷达观测的我国地基天气雷达网一致性定标研究

    王振会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306028

    北半球冬季风暴轴变异及其对我国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朱伟军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306053

    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监测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

    包云轩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306064

    气象科普体系建构研究

    李忠明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406008

    中国再分析资料中卫星微波和红外遥感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同化

    邹晓蕾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406024

    夏季中高纬波包活动与我国南方大范围降水极端事件预测方法研究

    管兆勇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506015

    台风/暴雨灾害损失及服务效益评估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

    李廉水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506018

    水稻对高温发生发展过程的响应机制及应对技术研究

    申双和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2010DFA24650

    影响我国的台风的目标观测方法研究

    陈华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2007BAC29B02

    近百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管兆勇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2008BAC48B01

    冰雪天气野外观测试验研究

    牛生杰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2012BAC22B03

    数值预报模式物理过程诊断方法研究

    王玉清

    军口863-712主题预研课题

    2011AA712**

    雷暴云电荷结构模拟及人工引雷新技术研究

    行鸿彦

    转基因重大专项

    2009ZX08011-019B

    基于国家气象站网的转基因玉米基因飘流生态风险评估系统

    姚克敏

    中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013DFG12860

    中日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气象观测系统合作开发

    孙星明

    人文社科类部分重大科研项目一览表

    立项年度

    项目来源

    项目类别

    项目

    级别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200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

    国家级

    BIA060039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李廉水

    2008

    科技部

    2009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级

    2009GXS5B091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评估及其适应对策研究

    王连喜

    2010

    科技部

    2010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级

    2010GXS5B147

    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体系研究

    曹杰

    2011

    科技部

    2011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级

    2011GXQ4B025

    气象灾害跨区域多行业应急联动的政策研究

    吴先华

    2013

    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

    省部级

    13JBG004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李廉水

    2014

    教育部

    2014年度高校科技战略研究任务

    省部级

    2014ZC01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和文本起草

    李廉水

    2014

    教育部

    2014年度高校科技战略研究任务

    省部级

    2014ZC09

    高校国际化水平及其指标体系

    闵锦忠


  • 科研产出

    学校科研成果产出不断增长。2015年,发表SCI(E)论文503篇,专利授权687个。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科研获奖频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奖、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日本气象学会JMSJ Award等奖。

    * 2009年,我校第一作者单位(刘征宇教授)的论文在《Science》上发表

    * 2014年7月,我校大气环境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旭辉及其团队的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发表,引起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 部分发明专利证书。2015年,我校获专利授权68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6项

    理工科省部级及以上奖项一览表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等级

    获奖时间

    获奖者(排名)

    高品质中高碳特殊钢棒线材连续生产技术与工艺开发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0

    蒋建清(2)

    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3

    罗哲贤(4)、李栋梁(6)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

    2013

    姚克敏(32)

    西双版纳地区辐射雾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成因研究

    云南省政府自然科学奖

    三等

    2001

    李子华

    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物理成因及其预测的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02

    丁裕国、朱乾根、屠其璞、江志红

    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系统研究

    甘肃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02

    罗哲贤、马镜娴

    中南半岛地区热力特征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和机理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一等

    2004

    何金海、徐海明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旱涝形成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4

    王咏青

    宁夏强沙尘暴成灾机理、控灾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5

    赵光平(1)、樊曙先(3)、闵锦忠(5)

    黄河中游(陕甘宁)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效人工增雨(雪)技术开发与示范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06

    牛生杰(8)

    风暴潮、浪数值预报技术研究及预报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2006

    闵锦忠(3)

    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和技术工作奖研究开发奖

    二等

    2006

    罗哲贤(2)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热力动力结构和预警方法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7

    牛生杰(1)、樊曙先(3)、岳平(7)

    气候变暖对北方持续性干旱影响的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

    2008

    余锦华(2)、屠其璞(3)

    绍兴市北部地区生态系统监测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测新技术研究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08

    周锁铨(4)

    重庆市风能资源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8

    缪启龙、邱新法

    宁夏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系统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9

    赵光平(1)

    基于遥感和GIS的贵州气候资源分布式模拟研究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9

    邱新法(5)

    区域气候变化诊断及其预测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0

    江志红、丁裕国、施能、邓自旺、屠其璞、徐海明、 吴志伟

    高精度检测仪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0

    唐慧强、张颖超、 李萍

    吉林省风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及其准确性验证研究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0

    江志红(3)、吴息(4)

    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1

    何金海、杨修群、徐海明、王黎娟、吴志伟、朱益民、祁莉

    涡旋自组织动力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1

    罗哲贤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系统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闵锦忠(6)

    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孙卫国(3)

    输电线路覆冰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1

    江志红(3)

    贵州省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系统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1

    张其林(5)

    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重大转型事件机理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1

    赵光平(1)

    网络安全综合防护平台系统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2

    傅德胜、蔡圣闻、傅涛、顾韵华、马廷淮、韩进、杜杰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测绘和地理信息表达中的应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2

    王让会、张慧芝、李锦、季宇虹、程曼、张玥、茹万凤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干旱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

    张晓煜、范锦龙、张学艺、张磊、卫建国、郝璐、袁海燕

    软件及文本数字水印与信息隐藏技术与应用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3

    孙星明、李庆国、付章杰、夏志华、王保卫、杨林聪、孙光、田祖伟、马廷淮

    云降水结构与气溶胶PM10、PM2.5特性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3

    牛生杰、樊曙先、刘晓莉、李艳伟、桑建人、许潇锋、许丹、刘菲

    移动气象台及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3

    闵锦忠、沈晓东、高云勇、于波、陈苏婷、王民、陈耀登、宋小冬、裘德龙

    水稻生态安全的气象学机理及监测预警高技术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3

    包云轩、翟保平、申双和、姚克敏、娄运生、杨沈斌、谢晓金

    反常波多极化SAR成像模拟、参数反演及洋面特征检测技术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3

    谢涛、何宜军、陈伟、旷海兰

    琼州海峡大风形成机制与预报系统

    海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3

    辛吉武、冯文、杨仁勇、许向春、邢旭煌、郭冬艳

    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GITP构建模式及其应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3

    王让会、季宇虹、张慧芝、钟文、杨荣敏、孔维财、李成

    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及其对灰霾、云和降水影响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4

    银燕、韩永翔、魏玉香、朱彬、于兴娜、陈魁、杨素英

    污染源烟气水分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4

    刘德允、张颖超、范黎锋、叶小岭、陈莹、陈清、李春红

    磷肥厂废渣磷石膏生产土壤改良剂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及其农业应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4

    吴洪生、申双和、周晓冬、王绪奎、梁晓辉、景元书、王其传

    湖北冰雪天气监测预警技术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4

    王晓玲、牛生杰、吴翠红、杨军、龙利民、张萍萍、谌伟

    降水物理过程及人工催化物理效应研究与应用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4

    金德镇、雷恒池、牛生杰、齐彦斌、赵震、刘晓莉、杨洁帆、金玲

    新型节能导线的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5

    叶胜平、蒋建清、鞠霖、杨怀、涂益友、周瑾、徐俊、周文文、邹岸辛

    气象信息网格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5

    邱新法、曾燕、苏布达、何永健、王艳君、谢志清、姜彤、祝善友、施国萍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农作物的逆境生理生态响应机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5

    郑有飞、吴荣军、朱彬、刘建军、胡忻、庄炳亮

    干涉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海洋动力环境微波遥感技术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5

    张彪、何宜军、申辉

    星载成像雷达海洋遥感理论与应用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5

    何宜军、张彪、谢涛、申辉

    极端气候的统计理论和变化规律及其未来预估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6

    江志红、翟盘茂、李庆祥、陈威霖、游庆龙、吴志伟、丁裕国、邹旭恺、马婷婷

    全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及其校验技术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6

    行鸿彦、金红伟、徐伟、吕文华、花卫东、薛鸣方、孙立新、邹应全、李鹏

    流域水文气象耦合关键技术及应用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6

    崔讲学、彭涛、崔春光、李武阶、沈铁元、张利平、邱新法、殷志远、王俊超、张亚萍

    青海高原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雪灾的影响及其应用

    青海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6

    李栋梁、李生辰、俞文政、时兴合、张杰、戴升、张青梅

    电网雷电灾害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

    2016

    王巨丰、朱时阳、黄志都、邓雨荣、李涵、冯林、路明月、赵福权、于荣华、王乐、钟利华、张其林

    非常规结构氧化物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去除环境VOCs的机理

    2015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6

    滕飞、陈敏东、姚文清、朱永法

    我校人文社科省部级及以上奖项一览表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等级

    获奖时间

    获奖者(排名)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06

    李廉水(1)

    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09

    李廉水(1)、周彩红(4)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与方法——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二等

    2015

    李廉水(1)、吴先华(4)、王军(5)、王桂芝(6)、刘寿东(8)、胡雯、崔维军(10)、成芳(11)、毕硕本(12)、巩在武(13)

    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

    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

    2007

    李廉水(1)

    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基于江苏省13个地市的分析

    第二届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

    一等

    2007

    李廉水

    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

    2012

    李廉水(6)

    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导论

    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1

    周长春、李北群

    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鮑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

    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张天勇

    民国注音字母政策史论

    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于锦恩

    新型国际分工与长三角制造业

    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周彩红

    专利交易中专利资产评估研究

    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岳贤平

    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吴立保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公共管理的视角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1

    叶芬梅

    翻译批评学引论

    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1

    侯向群(2)

    现代应急管理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2

    曹杰、朱莉

    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组织结构变革——基于服务需求复杂性的一项探讨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2

    曾维和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梁启超与西学东渐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2

    郭刚

    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2

    初清华

    现代汉英俗俚语对比研究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2

    闫文培

    不确定模糊判断矩阵原理、方法与应用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2

    巩在武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与方法: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4

    李廉水(1)

    金融复杂性——实证与建模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4

    杨春霞

    整体性体育课程研究:实践反思与理论建构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

    2014

    于晓东

    《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4

    张军

    语言具身认知研究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4

    许先文

    中国汇市和股市的关系研究——基于分形长记忆模型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4

    曹广喜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形成机理及治理机制研究:以大型客机复杂产品为例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4

    彭本红

    从“被动全球化”到 “主动全球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

    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

    2014

    龚培河(2)

    * 2001年,吕纯濂教授(右二)、陈舜华副教授(右一)获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

      

    * 2002年10月23日,孙照渤教授获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奖,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国际亚太环境遥感学术大会主席Kazuhiro Asai(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右)为孙照渤教授(中)颁奖

    *2006年5月,我校获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2009年,李廉水教授等编著的《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著作)获第四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我校蒋建清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的“高品质中高碳特殊钢棒线材连续生产技术与工艺开发”项目,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6月27日,我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等学校

    * 2011年,何金海教授主持完成的“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我校罗哲贤教授、李栋梁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的“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5年,李廉水教授等人的著作《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与方法——理论与实证研究》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大气科学学院海外院长王斌教授获2015年度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

    *2015年,青年教师陆春松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

    dsc05488(1).jpg

    * 2016年,江志红教授主持完成的“极端气候的统计理论和变化规律及其未来预估”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入选2016年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唯一获奖者,也是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 期刊工作

    * 2009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阅江学刊》两个刊号获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阅江学刊》是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2009年,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更名为《大气科学学报》,入选2014年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


  • 服务社会

    学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充分发挥学校师资、科研等优势,与江苏、上海、杭州等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建校企研究院,加强与地方产学研合作。

    学校与省部级单位签署协议一览表

    编号

    合作机构、单位名称

    合作形式

    签署时间

    1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气象局

    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行业等

    2012.06.15

    2

    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

    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行业等

    2007.07.14

    3

    国家海洋局

    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行业等

    2014.09.02

    学校与厅局级学术机构、行业机构和企业、地方政府签署协议一览表

    编号

    合作机构、单位名称

    合作形式

    签署时间

    1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气象仪器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2008.12.08

    2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创新等

    2009.03.13

    3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

    2011.11.29

    4

    国家气候中心

    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共建等

    2011.12.30

    5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气象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毫米波气象雷达系统重点实验室共建

    2011.11.09

    6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

    2011.12.30

    7

    气象出版社

    人才培养、图书信息、教材专著出版等

    2007.04.27

    8

    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技术创新、平台共建

    2008.12.08

    9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瑞士徕卡测量系统大中华区

    技术创新、实践实习

    2012.03.20

    1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研合作、人才培养

    2015.12.08

    11

    江苏省气象局

    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

    2004.03.09

    12

    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

    共建多灾种早期预警国际培训基地

    2010.04.15

    13

    深圳市气象局

    人才培养、业务创新

    2009.11.05

    14

    江西省气象局

    人才培养、科研合作

    2005.08.17

    15

    贵州省气象局

    业务创新、人才培养

    2005.03.16

    16

    上海区域气象中心

    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2007.08.09

    17

    厦门市气象局

    人才培养

    2008.12.02

    18

    武汉区域气象中心

    人才培养

    2008.03.20

    19

    青海省气象局

    人才培养、科研合作

    2008.01.16

    20

    兰州区域气象中心

    技术开发、人才培养

    2007.08.16

    21

    山西省气象局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2007.08.17

    22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科研合作、人才培养

    2007.08.13

    23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科研合作、人才培养

    2009.03.16

    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人才培养、业务创新

    2009.04.09

    25

    云南省气象局

    人才培养、业务创新

    2010.08.27

    26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共建

    2013.05.08

    27

    湖北省气象局

    科研合作、人才培养

    2012.08.16

    28

    安徽省气象局

    科研合作、人才培养

    2014.12.08

    29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气象局

    科研合作、人才培养

    2015.11.16

    30

    成都市气象局

    业务创新、科研合作、人才培养

    2015.09.22

     

                                                                       

    *我校与江苏省气象局、七二四研究所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我校与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

    揭牌仪式揭牌签约仪式会场.jpg

    *2010 年 7 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感知气象研究院与苏州数字城市研究院成立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