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校友风采
【天边的云】神经网络预报技术鼻祖记我校校友、广西区气象局特聘专家研究员金龙
2018年09月17日    来源 : 校团委     作者: 蔡燕琳    发布 : 校史馆    

在每年都会有台风来访的广西,有这么一套预报系统。它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进而计算预测台风的未来走向,向市民提供更准确的气象预报服务。有了它,台风的行踪好像进入了“放大镜”,尽在掌握之中。为当地政府部署相关抗台风防台风工作赢得了主动。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这项神经网络预报技术的鼻祖——金龙。

个人简介:金龙,男,上海市人,1952年12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候专业,曾任江苏省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后为广西气象局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国气象局首批国家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资格,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气象先进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主要从事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智能计算气象预报建模理论方法研究与应用。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共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届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二等奖1项;广西气象局特别贡献奖1项。公开发表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论文140多篇,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人工神经网络气象预报建模理论方法研究与应用的36万字独著,为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

邂逅气象 与其终身相伴

文革期间的金龙还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身为插队知青的他被推荐去上学。抱着“如果能够学会天气预报,对农业的生产,是不是会有点帮助”的想法,金龙选择了报南京气象学院,邂逅了和他相伴一生的气象。

毕业之后,金龙先是留校在学院气候教研室任教,随后调到江苏省气象研究所工作。2001年,金龙作为特聘人才调到广西气象局工作。刚来到广西的时候,建树颇多的他没有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从到来的那一日起就全身心地投入新工作。每天都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业务工作,执着追求,勇于探索,孜孜不倦探索气象奥妙。他常说,“做学问和搞科研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勤奋,来不得半点偷懒和懈怠。”

学以致用 获得硕果累累

在从事气象科研业务工作的这些年里,金龙十分重视气象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防灾减灾工作服务,坚持边研究边应用,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强的意志换来了累累科研硕果。

他运用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主持完成的多项研究成果已在江苏、重庆等全国20多个省地市气象部门的长期预报和高速公路雾害低能见度等气象专业预报服务工作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特别是他首创的神经网络定性、定量组合预报等多种新的非线性智能计算天气预报建模理论方法和预报模型,在国内外十多种最先进的客观预报方法中预报精度一直排名第一。为实际业务预报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预报意见,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心系科研 重视人才培养

生活中的他平和朴实、平易近人,谦和的微笑时常挂在脸上。除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之外,金龙还指导帮助多名青年业务骨干开展业务科研工作。

他从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年轻人,和年轻人平等讨论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新观点和新问题,不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他们,鼓励和支持他们结合实际工作发表不同学术见解,当他们遇到难题时,金龙总是耐心讲解。目前已指导完成了2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除了对人才的培养,金龙还对学校未来在专业发展上充满期望,他希望母校能够加强建设有关非线性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的研究,让学生尽早接触到非线性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挖掘大数据当中的有效信息,大幅提高天气预报水平。

这份潜心科研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学子学习,努力学习前沿技术,提升自身水平,用青春缔造未来,用勤勉换取成长,为祖国的各方面建设贡献力量!(策划:校友办 团委)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