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媒体报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引领一流学科建设
2019年07月29日    来源 : 江苏省教育厅     作者: 方向    发布 : 校史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创新办学体制,全面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大气科学学科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第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一、深化合作共建,汇聚平台资源

  该校积极推进“合纵联横、共建拓展”机制创新,打造全方位的“行业、校企、校地、校所、国际”五方共建格局。一是行业共建。加强与国家气象局主要职能司及直属业务中心、各省气象局开展实质性合作,每年获得行业直接经费支持超过5000万元;和省市气象局合作,开展生源地实习计划,覆盖全体气象类学生;加强与国家海洋局、应急管理部以及生态环境部的合作,成立人工智能海洋联合研究院、生态研究院等合作机构。二是院所共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每年本硕博联合培养300人,双聘30名合作导师,10个课程团队以及5名兼职院长;南信大-中科院研究所科教融合、校所对接活动常态化,定期举办一院一所“20+20”活动。三是国际共建。促成世界气象组织和教育部签署《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协议》;依托优势学科,与耶鲁大学合作成立“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跨境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四是校地共建。在南京江北新区、无锡、苏州等地建立校地研究生院,深度开展校地和校企合作以及研究生培养。五是校企共建。与墨迹、象辑、航天宏图等独角兽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气象产业,与华为签约,共同组建华为学院等。

  二、坚持特色发展,构建学科体系

  学校以大气科学一流学科为主体,以地球科学、信息工科优势学科群为两翼,实现优势学科深度融合、相互支撑,夯实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发挥管理、人文学科支撑作用,培育人工智能、新材料、应急减灾等新兴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地球科学和信息工科特区。特色发展理念带动学科实力提升,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前1%。2018年新增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三、创新引培机制,打造一流队伍

  该校积极实施博士化、精英化、国际化、工程化、团队化“五化”提升工程。国字头人才学院全覆盖、团队化学科全覆盖。“靶向引进”人才,建立高端人才数据库,通过校长面对面、全球邀约、境外招聘等方式,引进和培养包括院士、杰青在内的大批高端人才;在大气、环境等优势学科领域建立海外院士工作站和台湾教师工作站;实施人才 “N+10”安心工程,通过职称评审直通、团队组建PI制、人才招聘一站式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着力方式创新,提升培养质量

  学校加强协同人才培养,实施“三百工程”,引进百名行业企业专家,建设百门课程,编写百部教材;设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课计划”,邀请海内外院士、教授、企业家等著名专家联合讲授通修课程;依托世界气象组织,加入全球校园计划,可视化教学平台全覆盖;通过国际认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学校大气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数值天气预报》《天气学原理》等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五、立足需求导向,突出科技创新

  该校瞄准国家、地方及军民融合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大气科学、环境、通信、气象装备等前沿科学领域和重大应用需求开展研究,优化机构和团队,实现联动发展。平台建设实现重要突破,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成立5个南京新型研发机构;近几年,学校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获批5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研经费从2015年2.3亿增加到2018年6.6亿;服务行业和地方能力大幅提升,成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主要撰写单位,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移动气象应急指挥平台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剑一号”毫米波测云雷达、国产大飞机防撞雷达等应用于国家重大科研创新项目。

 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9/7/9/art_57822_8613996.html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19年第12期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