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校史回忆
【砥砺耕耘一甲子 气象万千六十年】第十期
2020年11月16日    来源 : 校友网     作者: 王苏春 郑有飞    发布 : 校史馆    

编者按

“口述史”第三期曾介绍我校办学国际化初期的人和事,然而国际化办学发展之路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本期推出两篇文章,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我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绩。

使命有担当 教育无国界

作者:王苏春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191211093719.jpg

王苏春(1964- ),教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长兼国际合作处处长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和WMO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曾获江苏省青年英语教师授课竞赛奖,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突出贡献奖,江苏省留学生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来华留学教育模范个人称号”。教育部来华留学教学质量认证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WMO,CO-COM/SCHOTI (世界气象组织,各国气象水文局培训机构领导人常务委员会委员)。

转眼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作已20多年了,我从一名普通讲师成为了一名教授,从三尺讲台站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2006年前,我是一名普通的外语教师,主要承担英语课教学并获得南京气象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

2006年,学校公开选拔竞聘中层干部。当时身为英语副教授的我参加了竞聘,记忆深刻的是在现在的二代图书馆,通过自我阐述、面试答辩、专家提问、现场录像等环节,我竞聘上了当时的外办副主任一职,从此我的人生从三尺讲台旋转到了国际舞台。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总有些印迹是难以磨灭的。下面,我想按照时间的年轮来记录我曾经参与过与学校发展密切相连的人和事。

1.学校初建万国旗阵和同声翻译室。

2006年,WMO第10届教育与培训大会首次发在中国召开。旗杆定多高,4米?8米?还是12米?校长办公会上大家讨论不休,校党委书记刘一平、校长李廉水、分管外事的副校长管兆勇等校领导最终将旗杆定为8米。初建的旗阵是109面国旗,现在已增加到150多面。

微信图片_20191211093927.jpg万国旗阵

还记得2006年9月18日WMO大会召开的前一晚,在气象楼报告厅为同声翻译室的翻译人员能够看见会场的情况,校领导与总务处等相关工作人员连夜奋战直到天亮,将封闭式的木头房改成了玻璃房,保证了第二天大会的5种联合国语言的同传;当时我们还特意从河海大学请来60位留学生来听会。一晃10多年了,如今我校的留学生已超过了河海大学。气象楼报告厅已装不下我们自己学校上千人的留学生了。当时出席大会的WMO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先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等领导在校领导陪同下出席了大会。从此,“万国旗阵”成了学校标志性景观,同声翻译室也得到WMO请来的5位联合国翻译人员的一致赞叹。

2.开放包容,诚信为本,合作办学持久显效。

2006年,原党委书记刘一平和副校长程建军分别会见和拜访1+2+1 中美人才培养的美国州立大学协会国际部主任Ms Arlene Jackson,到2010年我校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了1+2+1中美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仍然不断有教师和学生参与,我校近几年不断获得中美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招生贡献奖。同时,我校很多教师也因项目到美方合作学校进修。2007年,李廉水校长带队到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谈判,将全国唯一的不是“985”和“211”的学校加入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中方121合作大学,还在那里建立了海外教师培训基地。2010年我校50周年校庆时,乔治梅森大学常务副校长专程来校祝贺。

2007年我校首次与WIT做软件工程4+0项目,在WIT建立了海外教师培训基地,并首批招收4+0学生230人。当时作为南信大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块试金石,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改进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最终搭起了一座宽广坚实的桥梁。该项目一直持续到现在,到2017年两校举办合作办学10周年庆典时,爱尔兰大使说:这是两国高校合作的典范。WIT的国际部主任说“Suchun,Thanks, You are the contributor of this programm!”

2007年,日本新泻经营大学应邀来访洽谈合作,刘一平书记亲自参与研究对方的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对我们说:“不要以为人家学校小,就不谈合作,人家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精细化值得我们学习,学日语的同学们就应该去看看。”至今我校与新泻经营大学教师互访,学生深造超过百人。

微信图片_20191211093933.jpg

我校与日本新泻经营大学合作签约

2007年,学校首次与韩国朝鲜大学做免费硕士交换项目,现在的研究生院的副院长沈健教授就是我们第一批选拔出去的学生。2009年,李廉水校长率团到英国雷丁大学,签订了应用化学合作办学项目和教师培训发展计划,次年在雷丁大学设立了教师海外培训基地,每年派出20人到雷丁大学培训相关课程。其中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团队还获国家外专局资助赴雷丁大学培训。2011年“应用化学3+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4年“国际经济与贸易3+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2015年4月教育部批准成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实施本科层次高等学历教育。同年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招生101人。到了2018年已开设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工程、大气科学、法学6个专业,雷丁学院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

3.加入国家队,搭建平台,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2007年,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厅申请加入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紧急请示,教育厅的相关领导说,你们可能希望不大,因为那时我们学校还没有一个外国学历生。面对不利状况和学校的要求及WMO的期盼,我联系WMO的教育与培训司司长请他来中国,我们一起到教育部拜访来华处,说明我校是应WMO的委托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气象人才,当时的教育部刘宝利副司长、来华处赵灵山处长给予我校大力的支持。时任校领导也亲往教育部拜见国际司的领导。2008年我们终于加入了国家队(make impossible possible),成为江苏省第10家拥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的高校。当年我们首批招了3名中国政府奖学金学历生,开启了来华留学本科学历生0的突破。依托这个平台,我们先后申报了中国商务部硕士项目、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江苏省茉莉花奖学金项目、南京市政府奖学金项目,留学生的办学从规模到质量进入江苏省前十,我校连续10年获江苏省来华先进集体,我个人也获全国来华留学教育模范先进个人。

4、成为先锋队,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传播中国文化。

依稀记得,2008年那场大雪,当时的李廉水校长、李北群处长和我为申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飞往北京向汉办汇报。可是大雪纷飞,飞机无法起飞,约好的汇报见面会也由此搁浅。望着窗外纷飞的片片大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家都不服输,飞机终于起飞,我们拎着行李,直奔汉办主任许琳的办公室。尽管我被她劈头盖脸的训了一顿,但见我们的这份执着,她终于同意帮着我们联系巴哈马大使馆,同意我校与巴哈马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最后巴哈马大使馆经过调研觉得巴哈马国人口少(不到30万人口)不易建孔子学院,可建孔子课堂。2009年李廉水校长、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李忠明和我辗转40多小时来到巴哈马大学为我校第一所(迄今为止唯一一所)海外孔子课堂揭牌。

微信图片_20191211093936.jpg

海外孔子课堂揭牌

当时(2009年)我校成为江苏省第4家在海外建设孔子课堂的学校。依托这个平台,我们又申报了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和孔子学院文化体验项目。我们前后派出6位教师和两任院长在巴哈马大学任教,扩大了我校在当地的影响,服务国家大的外交战略。2011年,时逢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到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为其孔子学院揭牌,身为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我,在乔治梅森大学找到许琳主任向她汇报,希望能将我校的孔子课堂升格为孔子学院,许琳主任看着我说:“你这小丫头,为学校的事还挺执着,这事我回去同巴哈马大使馆沟通一下。”令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就收到国家汉办给我的EMAIL,说我们可以准备升格为孔子学院的材料了,欣喜若狂的我在美国赶紧连夜向主要领导汇报。清楚得记得当时管兆勇副校长给我回了一封邮件“GREAT!” 李廉水校长也写邮件说:“你在美学习还关心学校的事,你就代表学校全权做好孔子学院升格的事,衷心感谢。”从此,我们有了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我想:若一个人诚心谋事、干事,老天也会帮你的!

5、援外无疆,全球培训,争取国际话语权。

建在我校的WMO区域培训中心,自1990起就开始为全球各国培训气象人才,历任WMO秘书长都给我校给予高度赞扬。2013年9月,在法国召开WMO第12届教育与培训大会上,我应邀作大会报告《On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在会后最终的选举环节,通过现场陈述、答辩,成功当选为WMO,CO-COM/SCHOTI (世界气象组织,各国气象水文局培训机构领导人常务委员会委员) (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唯一代表)。当时全场为我这个中国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WMO教育与培训司长在现场朝我竖起了大拇指,他的一句话“YOU ARE A HERO”至今还在耳旁回荡。从此我成为该委员会唯一的中国人,为中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赢得了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2015年,WMOcom委员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在南信大召开,赢得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赞叹。2016年,我校和现任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签订了联合培养WMO硕博士生的协议。2017年,我随李北群校长参加在巴巴多斯举行的WMO第13届教育与培训大会,李北群校长提出了我校建立气象联盟和气象质量标准等观点,受到大会的一致赞同,并表示我校将积极推进GLOBE CAMPUS (全球校园)的建设。至此,我想援外无疆,教育无国界,中国的腾飞靠教育,中国的教育必然会走向世界并引领世界。

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觉得人生如跑道,有直道,有弯道;工作如跑步,遇直道时要加速,遇弯道时跨大步,有争第一,不唯第一的心态,坚持一直在自己的轨道上跑,就会跑出好的成绩。

无论是何时何地,不管是做人做事,我都会是非审于心,过去归于零,生活属于己;时间见证发展,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教书育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领着自己的团队,兢兢业业干出特色,踏踏实实活出精彩。衷心祝愿南信大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我亲身经历的南信大教育国际化过程

作者:郑有飞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191211094752.jpg

郑有飞(1959-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世界气象组织(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雷丁学院院长。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是国家“百千万”培养人选。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六大人才高峰优秀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

南信大自2006年之后采取各类措施(开放联合、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科研与教学水平、申报各类平台、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提升南信大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其中我经历了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过程。

2010年秋我任职教务处长同时被任命为世界气象组织(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的副主任,参与了培训中心的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计划修订、教学活动的讨论等工作。2011年底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兼世界气象组织(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的副主任。2013年8月被任命为世界气象组织(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接手工作后,通过调研,我们对校领导提出的垂直拉升、纵横联合思路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它不仅能迅速加强我校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还可逐步实现全英文开课,提升我校的国际声誉度,从而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时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汇集一批精兵强将,都能独当一面。从与国外同行和专家的沟通、文字翻译、口头翻译、英文网站的建立与维护、出国申请的批件、出国费用的报销审核、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请、评估与年际招生,以及国际大型会议的安排、材料的撰写等无所不能,井井有条,正是这帮能干的同事让我校的国际化过程比别的高校走快了一点。

2012年学校命名为“国际合作年”,如何开展工作,我们进行了思考。认为从规章制度、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环境国际化着手,以标志化成果为考核依据,以学校国际化水平整体提升为目标,深化改革和开展工作。

微信图片_20191211094816.jpg

留学生实践教学

首先,梳理了全校各个学院教育国际化现状的数据,对照省里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要求指标,制定了南信大教育国际化行动纲领,提出未来几年的改革途径、目标、措施,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

其次,要办事,制度先行。通过分析了国家、省和学校制定的外事工作的各类规章制度,针对学校的情况,修订和制定了南信大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各类规章制度,总计43项、7项附件,汇编成册,使得我校的国际化进程有章可循,做到规范而合法。

国际化最重要的是教师国际化。首先是为教师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积极服务。因公出国的批件较为困难,特别是兼有行政职务的教师。但通过多方努力,在我任职期间没有一起被拒批的事情发生,这在省内高校中不多见。其次为教师积极出国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多渠道拓展教师的出国渠道。我们积极努力,推荐专家进入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和省政府留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的行列,及时了解信息,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如何成功申请。通过与国家留学基金委沟通,成功获得骨干教师留学计划资格高校,这本来只有部属高校才能享受的资格。为了增加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政府出国留学资助的成功率,我们专门开展了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中-英语(PETS5)的培训,聘请专门机构的教师利用晚上和周末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还与雷丁大学合作,每年送若干位教师去雷丁大学培训半年,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教师国际化水平迅速提升,在省内名列前茅。

我们积极推进10个专业的全英文授课。国际处专门设立了200万全英文授课专业和课程建设费,全力打造高质量的英文授课的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对于本校教师开设的全英文课程做到亲自去听课,找到问题,总结经验,为后来雷丁学院的全英文授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学生国际化,我们与研究生院共同工作,2015年秋天,我和当时研究生院的郭照冰同志,顶着严重的雾霾,在北京的各个部委办机构之间访问,寻求支持,取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同,获得了博士生联合培养资助资格单位,每年可申请到数十位资助名额。

通过申请,我们获得了本科生出国留学资助项目,每年有2个以上专业的数十位本科学生获得资助;获得了省内政府奖学金资助给本科生假期游学,资助名额省内高校排名前二。这些为我们的学生国际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环境(氛围)国际化。鼓励国外名校来我校宣讲,招收研究生,既提升了我校学生留学率,又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升学率;积极鼓励国外合作高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来校做学术报告;我们鼓励合作高校来校开展各类活动,2013年,我校和爱尔兰艾特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爱在南信大”联欢会,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和省外事部门负责人来校参会。

2014年春天我们获悉商务部援外司有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训中高级人才计划,每年在某高校批30个气象类硕士生指标,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类似于培训)。这是重要的信息。我立即和培训中心的同事一起组织材料进行申报,并多次去北京汇报。我和同事赴商务部汇报,他们告诉我,教育部认为我校是“双非学校”,而985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都有大气科学,教育部倾向于由北大或南大来承担。我一听就急了,我请求他们处里所有同志听我短暂汇报,我从大气科学全国排名、大气科学全国师资队伍、大气科学全国实习基地、大气科学毕业校友(含为国外培训的各国气象部门领导)及我校与世界气象组织、我校与中国气象局、我校与世界各国名牌大学气象学院的关系做了简短汇报。得到教育培训处的同志理解,他们都表示积极支持我校,最终决定将研究生培养资格就放在了我校。不久我就离开了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岗位。

微信图片_20191211094820.jpg

校领导胡明保出席商务部新一期气象学硕士项目开学典礼

教育国际化的重头戏之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我校开展这项工作起步较晚,2011年底我校仅有一个与雷丁大学联合办学的项目—应用化学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经过大家努力,又申报并被批准了四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样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5个,按照不成文的规定,5个项目(学校招生人数的10%)是上限,这非常不易,项目申报的成功率是30%,而我校是100%,而且有的项目是控制性申报,原则不批,由于我们学校的申请材料做得好,没有被拒掉。

微信图片_20191211094823.jpg

雷丁学院

在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全处同事拼搏奋斗,以全国最快的速度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雷丁学院并得到批准,申报的气象特色非常明显,却没有气象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传为美谈。

我们学校的教育国际化得到省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3年经过激烈竞争,再次获得了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能够连续获得此荣誉,这在省内高校也不多见。

2015年6月,我担任雷丁学院院长,开始了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的建立和建设工作,2年内就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有名气、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育点,新生录取成绩一再走高,成为国内同类学院学习的典型。2017年江苏电视台“十三五江苏教育巡礼”电视节目,江苏省教育厅指名报道雷丁学院和江苏大学(留学生教育)。

教学国际化岗位的工作也锻炼了自己,努力工作也得到校内外的普遍认可。2013年我国开始启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合格评估工作,我担任专家组长,对省内即将接受教育部合格评估的高校材料、高校申报教育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进行预评审;对省内的高水平、示范性项目和机构进行选评;到周边省份教育厅担任专家评审他们省份的材料。

https://alu.nuist.edu.cn/info/1047/1666.htm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