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校史回忆
老教职工郝振富回忆
2017年04月27日    来源 :     作者:     发布 : 校史馆    

 采访对象简介:

  郝振富,男,1933年生,原离退办主任(正处级),山西人,早年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64年来学校工作。郝老师人称“好老头儿”,山西口音浓厚,热情随和,身体健康,是个快乐的老人。

  二、采访内容

  郝老师,山西省左权县人,早年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经身赴战场的经历如画面般在老人眼前一一浮现,即使80 多岁的高龄,老人提起战场的往事,依然思路明晰,那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历史,背负着无限的重担与责任,承载着无尽的血泪与光荣!

  1947年即在14岁时参军,在太行8中队23旅当一名小小的通讯员,相当于后勤兵。1948年3月攻克临汾是郝老打的第一仗,与阎锡山部队的较量很成功,23旅也获得了“临汾旅”的荣誉称号。随后在洪洞,司令员徐向前给兵团召开了立功大会,队伍士气大增,也在随后的解放晋中时,一枪未打就顺利解放,队伍依次从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经过,节节胜利,一马平川。年底,部队到了太原,从东门打进并在双塔寺过了大年,收复太原也显得异常顺利。郝老所在的师很光荣的出了3个有名的英雄,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回想的瞬间,老人的脸上露出的仍然是年少时的洋洋得意与满满骄傲。

  1949年5月,队伍通过风陵渡到达了陕西,智取华山又是老人的一件得意战事。在宝鸡整训了一段时间,部队徒步行走1800公里路,仅用15天时间就跨省到达四川,于12月解放成都,此时,新中国已像冉冉升起的太阳,温暖着祖国大地各族同胞的心,作为为祖国解放而奔赴战场的郝老及其战友来说,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大事!

  然而,刚刚平息战争的中国,很快面临了一个新的难题,美国于1950年攻打朝鲜,作为同样的社会体制的国家,新政权充满了危机感,于是,抗美援朝的大旗就此竖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冲锋的号角就此打响。1950年12月,郝老所在的队伍出川,从冠县出发乘坐火车到了沧州,并与51年抵达丹东,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的喊话,士兵们丝毫不为所动,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卫中华的征程。第一阶段的战争是及其辛苦的,打了败仗,敌人还从切断了前后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友的尸骨流落在异国他乡。到了第二阶段,经过板门店的谈判,誓死不投降,队伍终于打了大胜仗。朝鲜战争最终以我方的胜利画上了句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没有实现他们的夙愿,社会主义政权在萌芽中小心翼翼的生存了下来。

  郝老于1954年光荣回国,将近8年的参军经历就此结束,这是老人的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年轻一辈的我们虽已无从亲身感受这些带有浓厚历史感的光荣岁月,但从质朴的言语回忆中,为了伟大使命而坚持斗争到底的意志,我深刻的吸取着,它也如春风化雨般感召着现在的年轻人,这样的意志也必定会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集聚蓬勃的力量。

     郝老师在复员后于1964年被分配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南京气象学院校武装部任职,做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的工作。在我校工作的近三十年中,郝老师始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同学和蔼可亲,见证了我校这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郝老师回忆他刚到我校时正值建校之初,当时条件条件十分艰苦,学校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只有农业气象和大气科学等几个专业,教职工200多人,学生仅400多人。但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罗漠院长和教职工们对同学们正确引导,培养了“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学风。郝老师负责加强防空洞建设,并且兼任63级辅导员,师生关系融洽,经常与同学打成一片,与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深入同学学习生活。环境的艰苦阻挡不了老师和同学探究大气奥秘的热情和决心,建校几年间我校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和气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77、78届新生入学,我校不断加强教育工作,注重教材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大力开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外大学都有合作项目,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郝老师还特别骄傲地提到我校在1978年就成为了全国重点大学。此后的几十年间,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学生的人数也不断增多,专业越来越多元化,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过数十载变化,我校在气象方面已经成为学术界翘楚,各方面也均衡发展,知名度和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郝老师与1993年退休,但他时刻心系我校的发展和现状,几乎每年都要回来看一看,更是对南信大学子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做人的基本素质,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使命感,不仅要对祖国对人民忠诚,对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在最该奋斗的年华虚度时光,浪费自己的青春,在以后的时间里充满悔恨。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