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史料撷英
赵学余: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三次飞跃
2019年10月29日    来源 :     作者:     发布 : boda    

赵学余(1952- ),高级实验师。1978年7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电化教育工作。1984年起曾先后担任学校现代教育中心副主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设备处处长等职。曾任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人1978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后就在学校实验室工作。1999年以后长期从事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直到退休。对此我感到非常幸运,这是因为:其一,1978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元年,四十年来我亲眼看到了学校紧随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高歌猛进,发展成为拥有多学科的综合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其二,我们学校历来有“强实践,重基础”的传统。历任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工作,认为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四十年来我亲身经历学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为之添砖加瓦,贡献一点点绵薄之力,所以自己感到十分幸运和幸福。

1978年以来,我校实验室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改革开放初期,我校实验室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规模小,设备旧,高水平实验室几乎为零。从1982年起,经过不断努力,我校先后两期获得世界银行贷款421.78万美元,其中投入320万美元,学校配套建设费682万元,先后购置了M360R计算机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PGV-36植物生长箱、WE-7685语言实验室、太阳辐射测定装置、彩色教学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等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建成了电子计算机中心、雷达探测实验室、农田能量转换小气候实验室、云雾物理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语音实验室等。充实更新和优化了我校实验仪器设备,显著改善了我校教学实验条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环境,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引进的M360R计算机系统和ABACUS-II小型计算机后,组建了电子计算机中心,1984-1999年间,教师和学生上机实习和进行科学计算的人数成倍增长,每个学生上机实习时间由原来的5-30个小时增加到100小时以上;语言实验室从无到有,每周可开放72小时以上。此外,还承担了国家气象局的外语培训中心的任务,开办出国人员和气象科技人员的外语培训。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引入,填补了国内高校多普勒气象雷达探测教学实习的空白,为从事大气遥感探测的师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研究环境;植物生长箱引进后,每年可工作3600个小时以上。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意义还在于既能让全校师生接触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技术,更开启了与国际接轨的视野,开辟国际合作的新途径。

二、以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为契机,加大基础实验室建设力度,走上了规范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新阶段。

1999年原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和标准》文件下达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按照学科发展的需要,确定基础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和气象台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从1997年到2000年的三年内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了达到省级业务标准的现代化气象台。更新了电工电子和基础物理实验室的大部分设备。与此同时,严格按学科要求进行规范管理。经过大家的积极努力于2000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的评估验收。可以说,是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工作,促使我校实验室工作走上了科学规范管理的新阶段。

三、抓住机遇,积极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项目,构建实验室建设的新平台。

2000年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高教事业发展,实施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制度。我校抓住机遇,经过积极有效申报工作,2000年到2009年学校共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项目35项,即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20项,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15项。投入建设资金13598.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0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750万元,学校自筹5848.2万元。

共建专项经费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学校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形成了基础实验教学平台13个,一级学科实验平台5个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平台14个,极大地满足了学校实践性教学要求,有力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四、积极推进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使实验室建设进入了新高度。

为了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05年在全国推出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计划。我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省级、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并且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的工作理念,举全校之力,强力推进示范中心建设。当然,这项工作至今为止还在进行之中。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学校建成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即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9个,同时学校还建有1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实验教学设备共计89743台,价值7.27亿元。

如今,我虽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了,但我的心仍然牵挂着母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祝母校60华诞生日快乐,祝母校实验室建设工作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