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史料撷英
叶啟浩:气象教育创辉煌,外事工作寄深情
2019年10月29日    来源 :     作者:     发布 : boda    

作者简介

叶啟浩(1950- ),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研究员。

1978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任教。1983年调动到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工作,1986年-1987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年起先后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世界气象组织培训中心副主任、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留学生办公室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10年9月退休。

工作期间,先后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工作者”、“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个人”、校党委“2008-2009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2020年,我校将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六十年风风雨雨,沧桑巨变。我作为南信大的学生与教师,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并亲自参与了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校外事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学校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来南京气象学院学习之前,我曾是机场气象台预报员。1978年1月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留校后让我教英语,而不是天气学。当时曾找谭丁老师,向他解释了气象专业是我挚爱的专业,是我的强项,而英语只是我的爱好,要求到气象系天气教研室教天气课程。谭老师十分耐心地做了我的思想工作,向我说明了外语教研室缺乏英语师资的情况,并要我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安心教英语。就这样,我在外语教研室教了4年本科生英语课程。

1984年,我在学校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工作。当时,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校领导让我临时兼管学校外事工作。这一兼管,使我与学校外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连续干了20多年,直到2007年。

一、校园有了外籍教师

我校外籍教师的聘请始于1985年。1985年8月,根据校领导的安排,我乘火车前往北京,去接一名叫潘妮(PENELOPE MARGARET WITHERS)的英籍教师。她20多岁,大学毕业,身材窈窕,一头金发,标准的欧洲靓女,会说三种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这是我校历史上聘请的第一位外籍英语教师。从那以后至2007年,我校每年从国外聘请4-6名语言教师。在聘请的外籍教师中,绝大部分都对华友好,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其中几位外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KRISTI LEEDS。1992年,在聘请的多名外国教师中,有一位中文名叫李兰的美国女青年。她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我校从事四年英语教学。李兰发音标准,音调优美,语言纯真,教学认真,待人诚恳,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她还利用业余时间,为学校录制了宣传南气院的英文教育片,受到来访外宾和中国气象局外事司的高度评价。李兰在南气院教学期间,与我校一名在读藏族研究生喜结姻缘。1998年,两人在南京太平南路的圣保罗教堂举行了婚礼。扬子晚报和南京日报均有报道,并曾在南京高校中传为佳话。一年后,他们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也是中美文化友好交流的美好见证!

2、WILHELMINA MIREE & JAMES MIREE。1987年上半年,通过刘乃壮老师的儿子(在美国工作)介绍,我校聘请了玛丽夫妇。他们对中国非常友好,曾是美中友好协会芝加哥分会的会长。讲学期间,为了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和友谊,他们无私地向学校捐资壹万美元。第二年下半年,他们又来学校讲学,作了多场关于中美文化交流方面的报告,师生受益匪浅。临走前,他们又向学校捐资伍仟零伍拾美元,两次共捐款壹万伍仟零伍十美元。这点钱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从我们当时每人每月100多元人民币的工资收入来看,可算是一笔巨款!为了感谢和纪念玛丽夫妇的无私奉献,学校将他们的捐款成立了“玛丽基金”,每年向优秀学生颁发玛丽奖学金,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3、KEITH ELDRIDGE。他叫基思,1990年受聘于我校的加拿大籍教师。当时已有69岁。他曾告诉我,他从小向往中国。有一天,他在地上挖了一个很深的洞,邻居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到中国去。他热爱世界和平,在上世纪40年代,曾当过加拿大空军伞兵,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被派遣到新加坡。退伍后,在加拿大从事工艺美术绘画工作数十载,成了一名艺术家,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名气。

他主动提出不要工资,免费教学生英语。但在我们多次劝说下,还是收下了学校发给他的基本工资。由于基思的岁数较大,我们对他关怀备至,使他感到温馨如家。一年后,他将他的夫人珍妮特(JANET ELDRIDGE,退休前是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学文化,具有一定的英文教学能力)也带到学校,俩人一起在我校从事外语教学工作。从1990年到2005年的十五年间,老夫妇共来校4次,先后从事外语教学达5年之久。他们对学校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经常说学校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2005年上半年,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申请来华访问,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考虑到他们的年纪较大,签证未获批准。老夫妻非常伤心,发邮件告诉我,表示想再来中国看看第二故乡的愿望。那时,我刚好认识一位我国驻加大使馆的官员,是由南京大学外办派出的,与我很熟。我当即给他写信,向他反映了老夫妻热爱中国,热爱学校且身体健康,来我校作短期访问没有问题等情况,希望给予帮助。收信后,我国驻加大使馆表示理解和支持,随即发给签证。老俩口愉快地再次来访。在校期间,他们举办多场报告会,向同学们强调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介绍了加拿大风土人情和中加友谊等方面情况,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离校回国的那天,他俩站在外教公寓外的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夫妇俩老泪纵横,拥抱着我,半天说不出话来。临走前,他深情地眺望着校园,嘴里喃喃自语:“再见了,我们的第二故乡 (Goodbye to our second hometown)!”并转过头来问我:“你会来加拿大看望我们吗?”我说会的。

为了兑现这个承诺,我于2017年7月初,自费专程去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苏塞克斯镇拜访基思夫妇。在我到达之前,老俩口早就站在屋外等候了。当看到我下车时,他们万分激动,连声说:“啟浩,很高兴再次见到你(Qihao,Nice to see you again)!”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我真的会去加拿大看望他们。老夫妻向我打听了许多有关学校的情况,我一一作了解答,他们听后非常高兴。第二天还专门带我到他们家的后院,参观了他们亲自种的各种蔬菜:黄瓜,四季豆,西红柿,土豆等。我感到十分惊讶!当时基思已96岁,珍妮特也93岁高龄,他们不仅生活自理,还能下地沤肥、种菜,真不简单呀!我发自内心的敬佩,衷心祝愿老夫妻健康长寿!

4、JACQUELINE SMITS。杰克琳女士是我校1993年聘来的荷兰籍英语教师。她在我校连续教了3年英语,不仅每周上14-16节课,主动承担其他教师不愿意上的写作课程,还积极组织了许多课外活动,如英语角、情景对话、游戏、野炊、表演节目等,不厌其烦地为学生服务。为了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她自费购买放像机,定期为学生播放英语教学片。

杰克琳女士不仅是位杰出的英语教师,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工作者。在她所教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苏北贫困地区,毕业后要回原地区从事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当时向“钱”看思潮的影响,有些学生流露出毕业后不愿回去的思想,打算留在南京或南下找工作。获悉这些情况后,杰克琳女士逐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他们宣传当教师光荣,到艰苦地方当教师更光荣的道理。并不辞辛苦,自费赴苏北进行跟踪调查,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鼓励他们好好工作。通过她的访问,这些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纷纷表示立志农村,当好英语教师,为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更多人才。

通过这些外籍语言教师多年的辛勤耕耘,学校对外开放教学的大门越开越大,我校师生的总体英语水平也有极大的提高。这对于我校加强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语言、外交与合作能力。

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开启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校在聘请国外语言教师的同时,开始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1、克服困难,做好外国专家来访的接待工作。当年,由于学校接待条件有限,曾发生过一些比较尴尬的事情。1990年7月下旬,我们接到了江苏省外事办公室的通知: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的一位参赞将于7月底访问我校,了解有关我校计划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立长期合作事宜,并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接待工作。7月下旬,正值南京高温季节,炎热无比,气温高达37度以上,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时段。那时,学校虽然有外宾接待室,但条件简陋,没有空调,室内温度很高,无法接待这位贵宾。

为了解决“高温”问题,我们只好选择尚贤楼的地下室作为接待地点。虽然地下室十分凉爽,但长期没有使用,墙壁潮湿,石灰脱落,除了脏乱差,还有一股刺鼻的霉味,灯光也很昏暗。在校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全力以赴给予配合。后勤部门派员工重新铺设电路、粉刷墙壁;保卫处同志开足气泵,为地下室换了一天一夜的新鲜空气;我们外事部门的同志负责打扫卫生,调换桌椅板凳。经过整整3天时间的点缀和装饰,终于整理出了一处比较像样的 “外宾接待室”。为了使人感觉地下室的空气既凉爽又清新,我们在外宾到来之前30分钟,还喷洒了清新剂。

那天,校领导准时会见了来宾,双方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会谈了2个多小时。接待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来宾和省外办同志的高度赞扬。为1991年正式签署我校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气象系长期合作协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和科研合作,不断吸收国际先进教育教学新知识,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2007年前,我校先后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以色列及俄罗斯等国聘请了近百名外国气象专家。他们一般在校停留1-4周,主要讲学和科研合作。

1994年从日本气象研究所邀请了日本著名气象专家村上腾人(MURAKAMI)博士来校进行科研合作。在研究中,利用了日本和我国的卫星云图资料,对1991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三次暴雨时段的尺度对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三个阶段的不同天气机制。对于认识我国东部夏季暴雨的本质及中长期预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为此,合作论文获得了江苏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7年聘请了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长期预报随机动力方法实验室主任DMITRI M. SONETCHKINE来校搞合作科研。在3周时间里,专家作了5次专题报告,介绍近几年来国际上长期预报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以及俄罗斯水文气象研究中心月预报方法,特别是动力-随机方法的原理和使用效果。他还集中主要精力与我校教授搞合作科研,计算和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南方气候的影响,完成“中国东南部气温与厄尔尼诺的多尺度相互联系” 论文,分别发表在俄文版1999年俄罗斯科学院的(大气和海洋物理)期刊和中文版(热带气象学报)期刊上。

1998年,我们邀请了澳大利亚的FOLEY 博士为师生讲学。讲学内容主要包括厄尔尼诺现象与澳大利亚西部热带气旋发生频数之间的联系,以及澳大利亚热带气旋移动轨迹的分析与预报。这些内容虽然只涉及到澳大利亚,但由于澳大利亚无论在地理和气候上都接近中国,对我国厄尔尼诺现象和热带气旋的研究和预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拓宽视野,增强教学与科研能力。为了进一步拓宽教师的视野,学校还专门制定计划,每年派十多名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考察、合作科研或参加国际会议。如:美国马里兰大学、夏威夷大学、圣路易斯大学、犹他大学气象系;英国雷丁大学、爱丁堡大学气象系;俄罗斯水文气象研究中心、圣彼得堡大学、科学院生态研究保护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气象系;日本筑波大学、北海道大学;以色列国家气象局培训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气象系及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等近百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截至2007年,我校先后共派出200多人次教师,与这些国家的高校、气象部门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回国后,这些教师都已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岗位的骨干和领导。

经过多年的请进来走出去,师生的英语、气象业务和科研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国际气象合作项目也持续深入,为南信大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