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校史新闻
2014年度学校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事件评选
2014年12月31日    来源 :     作者: 校史馆    发布 : 校史馆    

  1.“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教育部立项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2010-2020)》确定的重大项目。经几轮答辩汇报,我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从近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获准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
  2.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约共建我校。这是自2007年我校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共建高校,2012年实现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后的又一次跨越,将为我校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和机遇。我校应邀出席教育部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
  3.南信大地球系统模式1.0版正式发布。这是我校以大气度、大手笔集成大气科学重大成果的又一标志性事件。该模式将直接为我国海洋预报和气候预报做出贡献,为防灾减灾和应对全球变化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地球系统模式2014年学术研讨会上同时揭牌了南信大地球系统模拟中心。
  4.我校“中美大气海洋研究中心”在夏威夷大学挂牌成立。该中心由我校在夏威夷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学院设立,旨在聚集世界顶级优秀人才开展气象和海洋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我校培养青年教师、博士和博士后。
  5.2014年APEC气候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7个国家的50余名高级专家参会。这是APEC气候研讨会首次在非APEC主办城市召开,也是第二次在高校举办,彰显了我校在大气科学领域的深厚实力以及近年来出色的国际化发展成绩。
  6.我校领导班子调整。江苏省委组织部领导来校宣布关于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省委决定:蒋建清同志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王敦宝同志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纪委书记,闵锦忠、荆晅同志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7.新一轮中层干部集体换届工作顺利完成。以风清气正换届,德才兼备用人为原则,此次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一届中层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4岁,52%具有博士学位、47%具有正高职称。
  8.各级领导关心指导学校工作。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先后听取我校工作汇报,中国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与校领导共话学校发展,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宇如聪来校作专题考察,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双传学、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指导我校文科发展。
  9.我校主持的教育部“十三五”科技规划战略研究课题开题。这是我校首次承担教育部战略规划研究课题,标志着我校的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已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并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决策,也将更好地引导我校的科技发展方向。
  10.2014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定三年目标,展十年愿景。研讨会主题为“实施新一轮目标管理,推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确定学校的总体目标为建成“一流特色重点大学”;三年内进入全国百强;十年内大气科学从全国第一走向世界一流,相关学科建成中国一流学科,形成以大气科学为核心的学科生态圈。
  11.我校快速发展成绩受各界瞩目。校党委书记李廉水在《中国高等教育》发表文章《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深化高教综合改革》,校长蒋建清在《中国教育报》刊文《三感教育: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邮电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来校考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安徽省气象局等来校推进合作。
  12.多项科研成果国际关注,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大气环境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旭辉及其团队的多项研究分别刊发于《Nature》、《BAM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并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海洋科学学院梁湘三教授的研究被美国《今日物理》杂志报道;我校关于灾害性南极冰情的研究成果被列为中国南极科考30年主要成果之一;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学者史军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我校跻身《自然》特刊“中国顶级研究机构”第85位,位列江苏省高校第7位。
  13.国际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先后举办了“陆面过程与气候”高端学术讲座、“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国际会议、“热带系统动力学与可预报性”高端学术讲座等多场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Jeremiah Lengoasa来访我校;与雷丁大学、夏威夷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迎来首批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留学生,目前各国留学生已增至922人;WMO区域培训中心共举办国际培训和双边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205人;专任教师国际化率超过50%。
  14.我校“共建体制下大气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获得非教材类国家级教学改革与发展成果一等奖。6种教材入选第二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常态化录播系统正式启用;新增特设专业“艺术与科技”;《大气污染—人类面临的挑战》入选第五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计算机导论》、《气象计算方法》两门课程入选“2014年度江苏高校省级英文授课精品课程”。
  15.“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首次进入教育部现场答辩环节。“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赴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题调研“2011计划”协同创新工作。
  16.获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一项。获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5项,资助金额4772万元;获批44项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其中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1项。
  17.首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获批10项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全省第6位;8项成果获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青年学者专场在我校召开;《阅江学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还荣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18.获批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气象为特色的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新增“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科研机构,理工科省部级科研机构达到15个;“气象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优秀率跃居全省第一。为全省仅有的两家全部博士和硕士论文抽检均合格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新增公共管理、会计、工程(控制工程)、翻译、艺术等五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江苏省属高校中,新增数量位居第一;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三个建设项目全部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验收,大气科学等申报学科全部获得二期项目立项。研究生奖助学金实现全覆盖,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最高为每年4.6万元,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最高为每年15万元;承办“全国大气科学、环境生态与(气象)装备博士后论坛”。
  20.启动第七次高层次人才全球招聘。此次招聘精选优势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十年后的领军人物,体现了不重资历、重潜力的特点。同时此次招聘还专辟文科专场,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人文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八大研究平台。此外,2个团队入选省双创团队计划,3人入选双创个人计划,3人获得境外世界名校类“双创博士”;3人入选2014年江苏特聘教授。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入选教育部创新案例。
  21. 入选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举办全国气象部门招聘会、南京高校毕业生江北公益专场招聘会、信息类学院冬季招聘会等各类校园招聘会15场;连续四年获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等级。
  22. 我校学子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斩获一等奖两项。获得“挑战杯”创新计划大赛全国银奖、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 Cup公开赛全国特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同时我校大学生创业园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展示会,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举办全国首届大学生气象科普动漫创作大赛。
  23.400余名志愿者服务青奥展风采。央视五套等多家媒体对我校青奥会志愿者进行了专题报道,南京青奥组委、市委、市政府专程向我校发来感谢信。我校还荣获第四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突出贡献奖。首次获批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组织开展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金针讲堂》连续邀请杨毅、白燕升、董浩、大冰、六小龄童、吕远、纪东等名人进校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响强烈。
  24. 大气科学学院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我校2个基层党组织、6名共产党员获得省委教育工委表彰,其中滨江学院党委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是全省5个基层党组织标兵之一,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申双和教授被授予2014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校工会荣获“全国教科文卫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5.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责任内容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落实“两个责任”的保障措施。
  26. 高效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以强化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和全面推进科研经费审计为重点,完成审计类项目301项,审计总金额5.48亿元,节约资金408.26万元,提出审计意见建议168条,在规范学校经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7.我校获评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我校体育代表团参加省第18届运动会高校部18个单项比赛中的16个项目,以优异成绩再次捧回“校长杯”,其中男排、男子沙排、女足蝉联省运会冠军;校乒乓球队获2014年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
  28.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先后举办了三八妇女节趣味运动会、教职工小合唱比赛、教职工羽毛球赛、教职工篮球比赛、教职工舞?乐?颂综合才艺比赛、青年教工踏青联谊、首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教职工环校园健步走、中层干部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更增进了相互了解与沟通,凝聚了人心。
  29.校园环境再次升级焕新。新建校内留学生公寓、海洋科学实验楼;研究生公寓、大学生科创中心、气象楼门厅、院士楼、校园围墙等基础设施修缮升级;大学科技园地标性建筑、地上18层高的研发C楼顺利封顶;校外江北快速通道和轻轨S8号线开通,便利师生出行。
  30.新媒体平台建设势头强劲。“天际新闻网”获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我校官方微博与官方微信先后正式上线,成为学校“新名片”。官方微信在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和中国青年报发布的全国高校官方微信排行榜中均曾跃居江苏高校第一,稳居江苏高校前五。

   ©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66